“泣鬼驚神,金陵館,冤魂長嘯。曾向晚、彩雲追日,血紅殘照。”這是南京大屠殺的悲壯場景。這是曆史的凝視,是曆史的呐喊。
為更多了解紅色文化,銘記曆史,緬懷先烈,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深愛國主義情懷,2019年7月9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會實踐團特開展了紅色記憶活動之“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活動,與那段慘絕人寰的血淚史進行一次近距離的接觸。
沐浴着清早的晨風,在翹首以盼的期待中,在火車隆隆的興奮中,濃郁的曆史氣息幽幽而來,将我們帶回那個戰火紛飛、野蠻虐殺文明的歲月。
進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入目就是肅穆的雕塑。雕塑形态各異,卻又一緻地表達着在那個動亂時代,中國百姓想要生存的迫切願望。成員們駐足在紀念碑前,默默地閱讀着碑文,回顧70多年前在南京發生的人間慘案。
紀念館牆壁的四面環繞着無數死難者與幸存者的名字和照片。昏暗的環境、藍色的星空燈、哀傷的氛圍緊緊萦繞在心頭,那點點星空也仿佛是遇難者化作了顆顆星星,永久留存這世間,從未離去。
整個場館按照時間順序布置,從抗日戰争的背景開始,大量的圖片、文物、文獻、視頻和仿真的場景均承載着人類曆史的記憶。場館的重點便是南京大屠殺部分,配有很多侵略者屠殺平民的照片,其場景不可謂不悲慘。看着那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照片,聽着紀念館裡播放着的對大屠殺幸存者的采訪視頻,回顧當年發生在南京慘絕人寰的曆史,成員們亦仿佛深陷南京淪陷後的絕望與無奈之中。而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國際友人的真誠幫助以及對南京大屠殺的紀念的部分,讓所有參觀者肅穆安靜的同時,也讓大家深思和平來之不易,痛心之下更加珍視當今和平。
“我們走了很久,終于走到這”,繼續走我們擡頭便看到了那個占地很大而許多人都不忍駐足的地方--“萬人坑”遺址。諾大的巨坑,不知坑下掩埋的,是多少的心酸與悲痛!
從萬人坑走向和平廣場,是從沉重悲痛憤恨走向和平、走向未來、走向幸福的過程。按照紀念館指引的方向,人們一步步,帶着珍貴而沉重的記憶,走向更好的、和平的未來。
“一路向前”,紀念館這樣教我們,那些所有罹難的同胞們這樣告訴我們。
緬懷,是為了更加堅定地銘記,銘記,是為了更加義無反顧地前行。此次紅色之旅活動的開展,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夠記得那段不幸的日子和那些不幸的同胞,銘記曆史,珍愛和平。帶着曆史的期許和曆史責任,去踐行:當代青年,心中應時刻牢記時代之使命,勿忘國恥,承擔責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青年應感恩和平時代,以更飽滿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和學習當中去,努力增強自身本領,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