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堂,哲學博士,哲學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
學術經曆:2004年獲得武漢大學外國哲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同年引進到蘇州大學,2015年晉升為教授。除了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2008-2012)外,還是美國加爾文學院哲學系(2008)和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系(2009-2010)的訪問學者。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物理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基金項目:目前主持1項教育部一般項目“從伽利略對稱性原理到楊-米爾斯理論的發展邏輯研究”和1項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當代量子诠釋學研究”的子課題“科學技術诠釋學的現狀與挑戰研究”。之前還主持過中國博士後基金特别資助項目“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物理的研究範式”等教育部項目3項、江蘇省社科項目1項。獲得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物理學哲學、認知哲學與科學哲學,包括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量子規範場論、以及其他當代物理學基礎理論中的哲學問題;認知科學中預測加工理論(PP理論),特别是自由能原理(freeenergyprinciple)的科學方法論、及其在生命系統和認知過程中應用的案例研究,與認知哲學交叉的中西哲學(比如诠釋學)的問題研究;貝葉斯式(Bayesian)的科學哲學、及其在各門具體科學(比如經濟學)和各種實踐活動(比如數據分析)中應用的案例研究。
開設課程:《當代知識論》(本科講授課程);《科學哲學》(碩士研讀課程);《量子物理學的哲學》(博士讨論課程)。
招生方向:物理學哲學與認知哲學(博士研究生);一般科學哲學與特殊科學哲學(碩士研究生)。(有疑問請随時郵件聯系lijitang67@163.com)
主要代表作:
1.《量子規範場論的解釋:理論、實驗、數據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2.《物理學規範理論基礎的語境分析》(發表在《哲學研究》,2012年第4期);
3.《從形而上學到物理學》(發表在《哲學動态》2006年第2期);
4.《當代規範理論語境中的科學實在論》(發表在《哲學動态》,2009年第8期);
5.《規範理論解釋和休谟式随附性》(發表在《哲學動态》,2012年第4期);
6.《LHC物理時代理論和實驗之間的關系問題》(發表在《哲學動态》,2016年第2期;
7.《從康德的科學哲學到規範場論》(發表在《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第6期);
8.《如何考察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物理的研究範式》(發表在《自然辯證法研究》,2013年第3期);
9.《規範理論解釋和結構實在論》(發表在《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年第4期);
10.《廣義相對論是一種規範理論嗎?》(發表在《自然辯證法通訊》,2017年第2期);
11.《作為幾何和物理相互作用典範的廣義相對論》(發表在《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年第5期);
12.《從相對論到規範不變性原理》(發表在《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年第4期);
13.《從量子力學解釋到量子場論解釋》(發表在《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7年第1期)。
有代表性的還有會議論文《從康德式的概念論與非概念論之争到預測加工理論》(2021)、《心理物理學定律何以可能》(2021)和《量子诠釋學如何可能》(2021),總共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多篇論文被光明日報、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轉載和學術期刊引用;代表著作還有《規範場論的哲學探究》(2008合著),譯著《20世紀場論的概念發展》(2008合譯)、《物理學哲學(愛思唯爾科學哲學手冊)》(2015合譯)。
所在部門: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 哲學系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仁愛路199号,607#7306工作室。
電子郵箱:lijitang67@163.com(常用);lijitang@sud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