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背景】
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仍然存在城市管理缺乏前瞻性、區域經濟發展不均、城市病頻發、城鄉發展差距擴大、生态環境受到破壞、文化遺産保護意識薄弱、人居健康受到威脅等問題。城市管理要緊扣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主要矛盾的轉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為我國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城市有機更新、區域協調發展與綠色生産生活方式、打造城市個性魅力及構建美麗中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蘇州大學擁有綜合性學科優勢及蘇州地域人文、經濟發展資源,立足江蘇,面向全國,為地方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及各類企業定制專業化培訓項目,促進蘇州大學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與融合,拓展學員的新視野、新思維、新技能,提升學員的專業管理水平及綜合治理能力。
【培訓對象】
城市管理局的領導幹部、中層管理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
【培訓菜單】
序号 | 課題 | 序号 | 課題 |
1 |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管理創新 | 2 | 新時代古城善治——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治理的蘇州實踐 |
3 | 新時代下數字化城市管理 | 4 | 陽光心态 壓力管理—城市管理人員的心理健康調适 |
5 | 民法典時代的國家治理與城市管理執法 | 6 | 和諧社會背景下的衛生城市管理創新 |
7 | 放心消費城市建設的模式探讨 | 8 | “書香城市”建設的蘇州實踐與探索 |
9 | 新時期下如何做好城市管理輿論工作 | 10 | 蘇州太湖新城社會治理與城市治理精細化實踐 |
11 | 現代城市景觀可持續發展研究 | 12 | 面向對外開放的城市管理創新 |
13 | 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14 | 城市品牌打造與城市營銷 |
15 | 以創新型城市為契機,加速國際化中心城區建設 | 16 | 城市管理輿情引導新媒體應對 |
17 | 創新園區非凡城市——從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來看“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 18 | 現代健康城市的發展、建設路徑與方法 |
19 | 後疫情時代的城市管理創新 | 20 | 城市形象與文化宣傳 |
21 | 城市有機更新 | 22 | 文明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漫談 |
23 | 智慧城市治理平台建設初探 | 24 | 城市生态學 |
25 | 城市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 26 | 友好城市建設 |
27 | 城市化進程中生态環境保護與建設 | 28 | 城市戰略與城市競争力 |
29 | 城市社區工作溝通技巧 | 30 | 服務經濟與城市發展轉型 --- 兼論服務貿易如何轉方式調結構 |
31 | 城市建設項目檔案的管理 | 32 | 城市文化建設 |
33 | “十四五”規劃:建設數字城市與釋放數字生命力 | 34 | 蘇州城市規劃與建設情況介紹 |
35 | 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管理創新 | 36 | 應用景觀基礎設施營造綠色海綿城市 |
37 | 文明城市建設的蘇州經驗(生态文明建設解讀) | 38 | 蘇州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39 | 民法典時代的國家治理與城市管理執法 | 40 | 數字化城市管理 |
41 | 簡論城市公共安全文化建設戰略 | 42 | 現代服務業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43 | 大數據與城市公共安全 | 44 | 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管理創新 |
45 | 休閑城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 46 | 蘇州市城市規劃與建設情況介紹(含城市規劃管理法規) |
47 | (城市)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 48 | 和諧社會背景下的城市管理創新 |
49 | 深入推進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改革創新 | 50 | “城市=公園”的景觀城市之路 |
51 | 蘇州文化與城市精神解讀 | 52 | 蘇州打造宜居城市經驗介紹 |
53 | 種地養老VS養兒防老:面向城市化的農民家庭中的老人境況 | 54 | 國家文化軟實力與蘇州城市精神專題研究 |
55 | 在北京和廣州之間:大城市郊區農村治理的區域比較分析 | 56 | 張家港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57 | 新《行政處罰法》的内容及其對行政執法的影響 | 58 | 城市社區工作方法與技巧 |
59 | 二十大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讀 | 60 | 城市基層黨建的創新和發展 |
61 | 智能交通規劃與設計:城市綜合交通走廊與交通樞紐 | 62 | 城市的人本與生态文化 |
63 | 城市管理領域如何規範執法行為 | 64 | 大數據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 |
65 | 智能交通規劃與設計 城市綜合交通走廊與交通樞紐 | 66 | 城市園林綠地的綜合功能與設計原則 |
67 | 城市文明讓生活更美好 | 68 | 蘇州城市形象與城市精神 |
69 | 物聯網、大數據及智慧城市建設 | 70 | 空間生産與當代城市建設 |
71 | 智能交通規劃與設計:城市綜合交通走廊與交通樞紐 | 72 | 城市管理執法困境與執法創新 |
73 | 吳地民風演變與城市精神的形成 | 74 | 城市基層黨建怎麼建 |
75 | 城市給排水系統設計、運行與優化 | 76 | 海綿城市建設研究 |
77 | 陽光心态 壓力管理—城市管理人員的心理健康調适 | 78 | 走向未來的公園城市 |
79 | 筆杆子是怎樣煉成的——黨政機關公文寫作 | 80 | 文明城市建設中的危機公關與媒體應對 |
81 | 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操作手冊解讀 | 82 | 城市文化建設 |
83 | 做好新時代文明城市創建的 實踐與思考 | 84 | 城市發展與文化創新 |
85 |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之蘇州實踐 | 86 | (城市)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
87 | 城市安全文化建設戰略 | 88 | 低碳經濟與城市競争力 |
89 | 以有效的警務創意和智慧警務推動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幾點思考 | 90 | 當前城市基層黨建的新形勢與新要求 |
91 | (城市)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 92 | 城市管理領域如何規範執法行為 |
93 | 疫情大考下的智慧城市建設 | 94 | 現代城市景觀可持續發展研究 |
95 | 服務經濟與城市發展轉型 | 96 | 和諧社會背景下的城市社區管理創新 |
97 | 科技助力城市創新 | 98 | 城市文化保護 |
99 | 城市基層黨建的蘇州實踐 | 100 | 大數據背景下維護城市公共安全的實踐與思考 |
101 | 蘇州市城市管理工作情況介紹和經驗分享 | 102 | 重構城市價值觀增強城市發展内涵——文化詩學與城市價值觀重構 |
103 | 城市管理領域 如何規劃執法行為 | 104 | 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的蘇州經驗 |
105 |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格局 | 106 | 社會治理創新視角下的城市管理:困境與轉型 |
107 | 文明城市建設中的危機公關與媒體應對 | 108 | 城市營銷和區域品牌塑造 |
109 | 張家港文明城市創建的經驗與做法 | 110 | “城市雙修”改造建設的景觀途徑 |
111 | 城市設計與城市特色風貌營造 | 112 | 蘇州工業園區 玲珑灣社區城市社區黨建創新 |
113 | 城鄉規劃導論與城市設計認知 | 114 | 現代服務業與城市品位 |
115 | 産城融合-風貌特色-城市規劃與設計案例解讀 | 116 | (城市)旅遊産業與經濟建設 |
117 | 新時代城市治理的目标、主體與治理體系 | 118 | 城市曆史遺迹保護 |
119 | 疫情後的城市治理點線面 | 120 | 古典文學的城市書寫與城市精神 |
121 | 城市社區工作方法與技巧 | 122 | 城市品牌打造與城市營銷 |
123 | 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創新的蘇州實踐與經驗啟示 | 124 | 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的理論與發展 |
125 | 曆史城市形态與保護 | 126 | 放心消費舒心消費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踐 |
127 | 産城融合、生态宜居——蘇州工業園區城市規劃與生态建設實踐 | 128 | 吳地民風演變與現代城市精神的形成 |
129 | 物聯網技術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 130 | 城市規劃原理 |
131 | 5G時代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建設 | 132 | 城市遊憩場點系統結構分形及優化——以蘇州市區為例 |
133 | 人工智能與城市治理創新 | 134 | 新時代城市新區“産城人”融合發展路徑學員讨論 |
135 |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路徑 | 136 |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國式新城”建設解析 |
137 | 城市基層黨建的若幹問題探讨 | 138 | 蘇州城市更新:實踐與思考 |
139 | 運用智慧化手段 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高效化水平 | 140 | 城市社區問題新樣态 |
141 | 長三角城市合作共建環太湖地區綠色低碳示範區 | 142 |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發展實踐 |
143 | 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與展望 | 144 | 蘇州城市精神與城市形象建設 |
145 | 昆山城管局(垃圾分類、農村人居環境、城市管理) | 146 | 城市文化傳統觀與城市風貌規劃 |
147 | 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的蘇州經驗 | 148 | 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前沿 |
149 | 城市管理輿情引導新媒體應對 | 150 | 環太湖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
151 | 城市文化傳承與保護 | 152 | 蘇州市城市管理工作情況介紹 |
153 | 創新城市管理下的新社區典範—泰元社區 | 154 | 園區經濟發展與産業轉型升級經驗 |
155 |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探索 | 156 | 城市文化傳統觀與城市風貌規劃 |
157 | 經濟發展與城市治理 | 158 | 城市管理執法典型案例講座 |
159 | 放心消費城市建設的模式探讨 | 160 | 城市規劃導論 |
161 | 借鑒新加坡經驗,從智慧城市到智慧社區——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 | 162 | 地方政府與城市治理政策 |
163 | 健康共治與健康城市 | 164 | 蘇州創建消費放心城市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
165 | 張家港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經驗介紹 | 166 | 城市綜合執法中危機及應對 |
167 | 數字化城市管理 | 168 | 城市管理領域如何規範執法行為 |
169 | 城市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 170 | 城市基層黨建的蘇州實踐 |
171 | 城市黨建工作的蘇州實踐 | 172 | 海綿城市之雨水收集與疏導系統技術建構研究 |
173 | 産業基金、供應鍊生态圈和政府服務的創新模式——促進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和産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 174 | 産城融合、生态宜居——蘇州工業園區城市規劃與生态建設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