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盧洪洲院長講座順利舉辦
時間: 2022-11-08  作者:   浏覽次數: 1778

      2022年11月6日上午,由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主辦的東吳公管系列講座暨國家一流本科專業行政管理建設活動、蘇州大學青年人文社科交叉研究團隊系列講座在線上召開。本期講座嘉賓是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院長、二級教授、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盧洪洲先生,題目為“新冠疫情全球趨勢與科技抗疫的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學院副院長周義程教授緻辭,簡要介紹了學院的發展曆史、師資力量、專業設置、學科建設等基本情況。講座由學院黃建洪教授主持。

      盧洪洲院長在簡要介紹自身行醫、科研經曆和深圳三院的發展曆程後,從新冠疫情全球發展趨勢、科學抗疫的手段及成果,和基于科技抗疫的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立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講解。


盧洪洲指出,盡管已有的疫苗有助于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但在接種劑次較高的情況下仍難以真正阻斷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美國、巴西、歐洲等地的情況尤為嚴重,疫情呈波浪狀起伏态勢。在經曆早期阻斷全球傳播失敗後,新冠疫情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毒性減弱、傳染性增強,最終成為流行性傳染病而長期存在。研究表明,新冠疫情的脆弱群體主要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腫瘤等免疫力低下基礎疾病患者。盡管新冠全球病死率大幅下降,但從目前的病死率及感染的嚴重程度看,新冠病毒的危害依然遠遠大于“大号流感”,我們的防疫壓力依然巨大。

總結近三年來參與抗疫的經驗基礎上,盧洪洲從抗疫制度、收治機制和科技研發等方面介紹了如何以科學的手段抗擊新冠疫情。一是建立聯防聯控的防疫制度,堅持“生命至上、動态清零”的防疫路線,特别是強化提升基于AI系統的密接者信息追蹤能力與核酸檢測能力。二是重構醫院的收治、救治機制,科學的劃分病區,探索“并聯”模式的管理實踐,建立“兩組、五團隊”的三級模式。三是注重新冠臨床研究及檢測設備、特效藥物、高效疫苗等研發及快速成果轉化,相關的研究包括老年人的危重症死亡風險論證與治療方案的确立、細胞治療、小分子藥物等臨床幹預的效果研究、全流程無人化快速采樣檢測系統等,新冠疫苗方面,盧洪洲推薦mRNA疫苗、鼻噴疫苗,重視老年群體免疫能力提高。

結合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盧洪洲提出建立對傳染病開展“持久戰”的疾控、防治、科研協同體系。其重點是将“One Health”原則貫徹到防控體系中、将傳染病相關研究納入傳染病防控診治體系,踐行“大教育、大健康、大平台、大融合、大作為”的發展理念。未來公共衛生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必須重視對醫學研究的成果轉化工作、協調好傳染病的聯防聯控同經濟發展等其他社會利益間的關系,加強公共衛生中心建設特别是對技術、待遇、裝備等方面的立法保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瞞報現象的出現。同時要具有全球視野和人文關懷,建立和完善面向亞非拉等落後地區的公共衛生援助體系。

主旨發言結束後,盧洪洲與學院車蓮鴻、阮玉輝兩位老師與談人就中國未來的防疫政策變化和細胞治療的前沿探索等問題做了交流讨論。主持人總結指出,盧院長“人民醫生”、“嚴謹學者”和“高端管理者”的角色融為一身,他淵博豐富的專業知識、患者至上的行醫理念、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極大地觸動了與會師生,值得與會者深深尊重、學習。本期講座内容充實,極具内涵,富有啟發,取得積極效果。(通訊員 陳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