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唐正東教授做客東吳哲學系列論壇主講“從基礎理論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時間: 2022-10-31  作者:   浏覽次數: 226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曆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為從基礎理論的視角回答“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時代之問,深入學習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221028日下午,以“從基礎理論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為主題的東吳哲學系列講座在線上召開。此次講座嘉賓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哲學系唐正東教授。蘇州大學哲學系莊友剛教授、車玉玲教授、邢冬梅教授、楊思基教授、桑明旭教授、王一成博士以及300餘名校内外師生參與講座。

本場講座共分為三個篇章,唐正東教授從思想史、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等角度展開,深入解讀“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這一問題的本真精神與理論本質。從理論來源的角度來談,馬克思主義彙集了最廣博的思想資源。唐正東教授援引數篇哲學原典,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囊括了當時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文化傳統,進而透過現實問題總結出生産關系、經濟基礎變革的社會本質規律;同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此,唐教授在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倫理道德觀、自然觀等方面做出重點闡釋,強調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從理論邏輯的角度看,唐正東教授指出,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最深刻的闡釋能力,從而成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唐教授從經濟學、政治學的視角揭示并批判了自由主義系列學說的理性人假設,指明馬克思主義從社會形态層面構建理論邏輯的思想特質。唐教授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面向社會的“關系”式思維需要經過一定的創造性轉化,而馬克思主義本身蘊含的社會實踐邏輯,“它不同于經驗主義的物的邏輯,而是關注實踐變動的社會發展邏輯。”隻有從社會發展過程的視角理解人、物,才能發現曆史發展的規律和動力,真正理解中國共産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深刻内涵。

從實踐邏輯的角度看,唐正東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最科學的指導能力。唐教授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談起,帶領同學們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偉力。正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具有的科學性、真理性、人民性、實踐性等特征,它才能紮根中國曆史文化的沃土,着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在新發展階段彰顯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最後,唐教授期望同學們能夠系統地、全面地、深刻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原文原理,以紮實的理論功底解讀我國偉大實踐的成就。

在随後的對話交流環節中,莊友剛教授就“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指導能力”這一問題與唐正東教授進行了深入探讨,車玉玲教授、桑明旭教授、楊思基教授、王一成老師等都與主講人進行了互動交流。與會師生紛紛在互動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認識。本次講座從思想資源、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等角度對“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之問進行了深刻闡釋,助力廣大師生在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中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圖文/周展  海報/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