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村鎮的變遷——記學院離退休老教師考察蘆墟和朱家角
時間: 2015-11-03 作者: 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 浏覽次數: 6085
11月2日,晴空萬裡,學院退協分會組織離退休老教師一行52人,考察了吳江蘆墟鎮和上海朱家角鎮。邢光晟書記、潘曉珍副院長、吉文燦副院長等學院領導參加了這次考察活動。他們和老教師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和會談,他們感謝老教師們對學院各項工作的大力支持并祝福老教師身體健康,希望全體老教師繼續關心、關愛和協助學院做好今後的發展工作。
蘆墟是江南水鄉的古鎮,有着2500年的曆史,鎮名也很詩情畫意:“蘆葦叢生中的一個小村落”。蘆墟周邊湖泊叢生,四面皆水,古時進鎮非舟渡不可,許多人都津津樂道引用一句詩“四圍春水一蘆墟”。與周邊的許多市鎮一樣,有着悠長的市河,市河兩岸迤逦的石駁岸其玲珑的河埠和小巧的绁船石,也有着其他水鄉幾乎相同的風俗習慣。但是,它也有獨特風貌。從南到北漫長的市河兩岸,盡是跨街樓,雨天上街不用傘,這就是蘆墟。
改革開放的大潮給這座古鎮注入了強大的經濟發展生命力,湧現出象永鼎股份有限公司等榮獲國家大型企業、中國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馳名商标、中國名牌産品、國家免檢産品、中國最佳形象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中國電子百強企業、江蘇省AAA級信用企業、信用江蘇誠信單位和江蘇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号的企業。
現在的蘆墟古鎮已經成為吳江區蘆墟街道,漫步在大湫湖邊如同行走在金雞湖邊一樣令人心曠神怡。
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區中南部,距上海市中心48公裡,全鎮面積54.5平方公裡。朱家角成陸于7000年前,因水運方便,至明萬曆年間已成繁榮大鎮。宋如林在清嘉慶《珠裡小志》序中描述道:“今珠裡為青溪一隅,煙火千家,北接昆山,南連谷水,其街衢綿亘,商販交通,水木清華,文儒輩出……過是裡者,群羨讓耕、讓畔之風猶古,而比戶弦歌不辍也。雖高陽裡、冠蓋裡媲美可也。”
朱家角人曆來重視工商業發展,至1998年,全鎮就有工業企業77家,形成了有色金屬、化纖、輕工機械、絲綢服裝四大行業集團。2000年,工業總産值達21.83億元,工業利潤7460萬元。朱家角鎮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明代就辦有書院、義塾等,清代以後,興建衆多學堂。民國時期開始興辦中學。解放後,不僅普通教育有了很大發展,而且在幼兒教育、中等專業、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及業餘教育等方面都有較大進展。至2000年,經過調整,有各類學校7所,在校職工619人,在校學生3874人。
朱家角曆史悠久,素有“江南明珠”之稱,1991年,被列為上海四大曆史文化名鎮之一。鎮區36座古橋,古樸典雅,9條長街臨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築,古風猶存。尤其是橫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築五孔石拱放生橋,造型優美,極為壯觀,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鎮西北有馬氏課植園,亭台樓閣,風格各異,布局稀疏得體,有望月樓、五角亭、逍遙樓、宴會廳、打唱台、書城、書畫廊等建築。還有城隍廟、珠溪園等勝迹。
老教師們在考察過程中紛紛表示,這兩個小鎮的巨大變化,就是今天中國村鎮的縮影,随着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态和環境的發展和建設,我們的村鎮将越來越美麗和适宜人居。 
朱家角人曆來重視工商業發展,至1998年,全鎮就有工業企業77家,形成了有色金屬、化纖、輕工機械、絲綢服裝四大行業集團。2000年,工業總産值達21.83億元,工業利潤7460萬元。朱家角鎮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明代就辦有書院、義塾等,清代以後,興建衆多學堂。民國時期開始興辦中學。解放後,不僅普通教育有了很大發展,而且在幼兒教育、中等專業、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及業餘教育等方面都有較大進展。至2000年,經過調整,有各類學校7所,在校職工619人,在校學生3874人。
朱家角曆史悠久,素有“江南明珠”之稱,1991年,被列為上海四大曆史文化名鎮之一。鎮區36座古橋,古樸典雅,9條長街臨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築,古風猶存。尤其是橫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築五孔石拱放生橋,造型優美,極為壯觀,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鎮西北有馬氏課植園,亭台樓閣,風格各異,布局稀疏得體,有望月樓、五角亭、逍遙樓、宴會廳、打唱台、書城、書畫廊等建築。還有城隍廟、珠溪園等勝迹。
老教師們在考察過程中紛紛表示,這兩個小鎮的巨大變化,就是今天中國村鎮的縮影,随着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态和環境的發展和建設,我們的村鎮将越來越美麗和适宜人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