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學系
時間: 2013-04-02  作者: 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  浏覽次數: 32690

   管理科學系于2000年成立,下設管理科學、物流管理、國際物流管理(中美合作辦學項目)、人力資源管理四個本科專業和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經過20多年建設發展,已向社會輸送大量品學兼優的人才,獲得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高度贊譽,同時每年有三成以上本科畢業生赴國内外著名大學深造。

管理科學系現有全職專業教師39人,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其中特聘副教授1人)、講師18人。具有博導資格教師4人,碩導資格教師13人。梯隊結構完整,後備人才隊伍建設合理。研究領域覆蓋物流與供應鍊管理、環境與創新管理、組織與服務管理等學科方向。本系外聘了美國阿肯色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多位知名學者擔任講座教授。

人才培養

管理科學專業于2000年正式招生。學生畢業後可在各類工商企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行業管理機構從事市場分析、管理運作、項目管理、決策分析、信息管理和數據分析等管理工作,亦可經進一步深造後,進入高校和研究機構。本專業建立了“管理科學教學實驗室”,擁有豐富的專業圖書和電子期刊庫。目前與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共建實踐基地協議,就業率好且每年均有3-8名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國深造。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于2000年正式招生,是江蘇省較早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211院校之一。目前擁有人力資源管理實驗室,教學中秉承“理論研究+專業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蘇州當地政府、知名企業建立多個校外實習基地(如蘇州市人才中心實習基地、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實習基地、蘇州相城人社局實習基地、中國移動蘇州分公司、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實習基地等),為江蘇省企事業單位輸送了大批優質人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以及咨詢機構從事人力資源戰略規劃、招聘、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員工培訓等工作。

物流管理專業于2007年正式招生,是江蘇省率先開設物流專業的的211院校之一。本專業充分發揮物流管理專業實用性強的特點,依托蘇州物流業發展潛力巨大的地域優勢,踐行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創建 “企業+專業+師生員工的人才培養模式(招募國内外的知名物流企業、制造企業等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定期舉辦企業高管、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活動,并經常邀請企業高管舉辦講座,建立充足的校外實訓基地),具有物流管理實驗室,ERP 模拟實驗室,具備教學實踐所需的量化分析,優化,模拟,ERP沙盤模拟等條件,與蘇州市多家物流園區、企事業單位有良好的合作關系。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可在國内外物流企業、制造企業從事采購,生産管理,運輸配送、倉儲管理、供應鍊管理、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供應鍊金融等相關工作。

國際物流管理(中美合作辦學項目)是為了進一步适應綜合物流全球化發展,依托學科資源優勢與美國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合作,開設物流管理(國際供應鍊方向)本科專業,2013年正式招生。由中美雙方骨幹教師授課,屬“3+1”本科教育項目,目的是培養在全球及國内著名物流企業、制造企業以及政府管理部門從事國際物流與供應鍊管理相關工作的高級國際型人才。該專業學生前三年在蘇州大學學習,第四年可選擇在阿肯色大學學習。若學習期滿并修完規定的學分,可獲得蘇州大學頒發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以及阿肯色大學頒發的學位證書。

學術資源

  目前管理科學系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另有研究方向“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挂靠在“行政管理”碩士點。管理科學系還建立了與本專業相關的研究機構,包括“蘇州大學長三角綠色供應鍊研究院”、“蘇州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蘇州大學物流供應鍊研究所”。本系還建設有“物流管理模拟實驗室”、“管理科學教學實驗室”、“人力資源管理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

    管理科學系擁有本專業圖書資料及其管理科學類相關圖書資料近5.5萬冊,中外文專業期刊雜志20餘種,以及195種電子刊物。

      實習基地建設

管理科學系與蘇州道鑫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海關、百勝(中國)蘇州物流公司、新道科技公司、吳江市物流中心簽訂了共建教學實習實踐基地的協議,還與江蘇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恒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蘇州新獅人力資源公司達成了共建教學實習基地的意向,同時每年還推薦學生到蘇州松鶴樓飲食文化有限公司、DHL全球貨運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蘇州蘇甯電器有限公司、中國移動蘇州公司等企業進行實習;并聘請企業管理者參與教學和人才培養,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

學術成果

近年來,管理科學系教師出版專著(含教材)5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SCI/SCI論文30餘篇;主持和參加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市廳級基金項目以及橫向合作研究項目等。研究成果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江蘇省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共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