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西部、到鄉村、到基層志願服務,無私奉獻,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新疆阿圖什市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重要回信精神,5月7日,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開啟一堂以“破繭·追光·越界:從校園到社會的公益成長密碼”為主題的“信仰公開課”校級示範課。蘇州大學校友、蘇州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江蘇省首批高級“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徐嘉,學院院長陳忠、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謝凱、學院團委書記董筱文、學院2023屆優秀本科畢業生陳思楠、2025年蘇州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春季班全體學員、學院青馬工程學員以及學院各班級、各組織的青年骨幹參加本次活動,本次活動由學院團委副書記薛佳佳主持。
陳忠院長在緻辭中,勉勵同學們以信仰為帆,做志存高遠的“追夢人”,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擔當為舵,做勇立潮頭的“弄潮兒”,在艱苦奮鬥中砥砺意志品質,在攻堅克難中展現青春力量;以本領為槳,做堪當重任的“奮鬥者”,以“本領恐慌”的緊迫感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讀好“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錘煉硬核能力。
此次公開課的主講人徐嘉是一位用公益筆墨書寫時代答卷的領路人,她帶領團隊以匠人精神在貧困青年就業指導、西部鄉村教育等公益行動中做了非凡努力,在祖國大地烙下蘇式公益的印記。“學弟學妹們,大家認為校園公益與社會公益的核心區别是什麼?”正式開講前,徐嘉以互動提問拉近距離,啟發思考。深耕公益事業十餘載,将公共管理理論運用于實踐,在一個個公益項目設計與落地中複盤總結,徐嘉坦言,“公益不是象牙塔裡的自我感動,而是連接個體價值與社會需求的‘橋梁’。”“如何創新公益實踐模式?”徐嘉以蘇大“惠寒”項目為例,帶領同學們思考從“單向輸出”到“賦能鄉村教育生态”志願者支教模式的疊代;以公益慈善基金會“千人工匠”品牌項目為例,分享SWOT分析優化公益項目,實現“魚漁”兩相授的探索。她期望學弟學妹們找到與社會共生的成長路徑,将“小我”融入“大我”,将公益作為青年踐行“人民至上”的生動課堂。
為了更好推進學校“鑄魂逐夢”工程,落實學院成長陪伴計劃,學院聘任徐嘉秘書長為學院德政導師。
作為學院優秀畢業生的陳思楠娓娓道來,向學弟學妹分享自己如何從學院“青茶支教”實踐團隊長,成長為一名全職公益人,如何将短期實踐活動孵化為長期公益項目,如何從一個人到一群人,聚光成芒,集火成炬,用行動刷新着公益方式。在她看來,公益始于熱愛,成于匠心,她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破界追光中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自2023年以來,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推動實施“走進百城千村萬戶”工程,營造“人人公益”“人人向善”的文化氛圍,希望同學們能夠走出象牙塔,走進煙火氣,在實踐中解民生、治學問、練本領、長才幹,在青春接力中讓每份微光都成為溫暖社會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