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系主辦的蘇德超教授講座“道德綁架為什麼難以避免”順利進行
時間: 2021-09-30  作者:   浏覽次數: 1488

2021924号星期五晚,蘇州大學哲學系邀請武漢大學蘇德超教授在騰訊會議室進行了一場氣氛緊張熱烈的哲學學術講座。講座題為大家期待已久的話題“道德綁架為什麼難以避免”。蘇州大學哲學系副系主任李紅霞老師主持了講座,哲學系郭世平老師、李繼堂老師、于樹貴老師、張亮老師、鄧苗老師,蘇州大學哲學系的廣大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國内外三百多名學界同仁共同參加了此次線上講座。

蘇德超教授認為,道德綁架現象頻繁出現,社會上對道德綁架現象的報道與讨論也很多,一般是對進行道德綁架的人持批評态度,這其實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直覺,更回避了道德綁架現象的實質。他解釋界定了“道德綁架行為的現象”,道德綁架要能夠進行,其實是要預設一些核心論證,如從道德上的好推出道德上應該做;從道德上應該做推出不做就應該被譴責;從應該被譴責推出對譴責加以表達的恰當性。一般來說,對被道德綁架的辯解通常集中于反對上述核心論證的第二個命題,希望以此阻止核心論證,中止道德綁架。常見的阻斷方式有三種:區分完全義務與不完全義務、主張義務的整體性以及訴諸免責條件。但是,蘇德超教授認為這些方式其實都無法徹底阻斷核心論證。道德綁架的實質在于進行道德綁架的人所提的要求其實是符合道德性的,但是在被道德綁架的人那裡卻具有合意性,這二者之間的沖突得不到調解。由于資源、人的能力和認知的有限性,道德綁架現象必将長期存在。

講座過程中,師生們紛紛向蘇德超老師提問;講座之後,大家也珍惜寶貴的提問機會,提出了許多有價值、有深度又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例如,道德綁架會不會助長“我弱我有理”,道德綁架是不是損害了他人的自由,在綁架和被綁架的“博弈”中,是不是誰更“臉皮厚就更能得逞”,在基于道德持續無私地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到什麼程度時人會突然感到“被綁架”、“被冒犯”、“不舒服”,等等。

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隻能雲端相聚交流學術,但這絲毫未能影響大家認真傾聽和參與讨論的專注與熱情。作為學術大咖、學界“網紅”,蘇德超教授總是能從熱門的社會現象切入,結合豐富的哲學知識和嚴密清晰的邏輯思路,把我們日常生活中激烈争論但相持不下的話題用蘇格拉底的思想“催産術”和庖丁的“解牛刀”不斷一一厘清,讓聽衆總有恍然大悟之感。整個講座呈現出哲學界少有的思維緊張與氣氛熱烈完美結合的盛況。囿于時間的原因,蘇德超教授不能一一回答大家的問題。大家相約以後再聚蘇州大學哲學系,共同交流,日益精進。

(哲學系李紅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