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時代的行政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跨校集體備課會成功舉辦
時間: 2023-03-09  作者:   浏覽次數: 1575

      為貫徹落實二十大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精神,深入研讨國家治理現代化新征程中行政管理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教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等相關議題,202338日晚,由院主辦蘇州大學國家一流本科行政管理專業建設點蘇州大學行政管理虛拟教研室和蘇州大學應急管理研究院等載體機構承辦的跨校集體備課會在線上成功舉辦此次備課會的主題為“智慧教育時代的行政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來自南京師範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以及蘇州大學等高校相關學科專業專家應邀做備課輔導,就新征程中行政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等作教育教學交流研讨學院副院長周義程教授在開幕式上緻辭,備課會由公共管理系副主任鄭紅玉副教授主持,蘇州大學行政管理虛拟教研室全體成員以及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江蘇大學等兄弟院校師生參與備課會

周義程在緻辭中簡要介紹了學院的發展曆史以及國家一流本科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概況,指出跨校集體備課研讨對于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富有建設性意義,學院将全力以赴支持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促進行政管理專業走内涵發展之路,為學生成長成才營造優良環境。

集體備課主旨發言階段,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陳輝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江蘇省公共管理學科聯盟副理事長王教授,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李春成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部副主任高恩新教授,我院劉成良副教授以及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張乾友教授分别以“智慧教育時代《行政管理學》線上課程的思考”、“從大賽到研究本科生培養的一點思考”、“對話性探尋式公共管理倫理教學初探”、“以教學競賽為抓手的青年教師教學成長支持體系建設”、“思政元素融入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實踐探索”以及“新形勢下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探索”等為題,進行展示分享與指導。

備課輔導中,陳輝指出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智慧教育提供了平台,但是更重要的是怎麼樣能夠拓展一種注重價值的、對人的關注心靈的智慧。針對智慧教育時代怎樣能夠更好地彰顯人的智慧,有關生存性和公共性的問題作了解答,在談及公共行政的知識生産對于公共行政學或行政管理學教學而言,非常類似于旋轉門。一種思想、一種理念如何跟實踐、現實進行轉化、反哺,實踐的、政策性的核心思想之間如何能夠形成類似于一種旋轉門式的互動,這一點在課程教學中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

圍繞平台、師生共同體以及學生培養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展讨論。指出,從宏觀的角度來講,案例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是了解我們國家的一種途徑,參加案例大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的分析思考能力。接着,王教授結合自己的教學,探讨了從大賽到案例研究,提出要将培養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有益做法導入到本科生的教育教學之中這種遷移有助于從過程角度塑造本科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維能力。

李春成從自己的困惑出發,教什麼與怎麼教是基礎性問題。基于公共倫理教學、結構性的思維能力比較弱和學生課堂發言等背景提出要将兩者進行結合,并闡述了對話性探尋式的教學基本内涵,灌輸性填鴨式教學相反,對話性探尋式教學注重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對話性探尋式的教學初探其實更需要用心的呈現方式及自主探究合作,它包括了以批判性思維為目标、以問題為指引、以對話為方法、以理由為依據、以規則為保障和美好的期待6個維度的具體方式和内容,指出公共管理對話性探尋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将“現成答案”變成“生成性知識”。

高恩新從怎麼樣促進青年教師的一個教學成長的角度來給各位老師闡述了他的體會,用4個字“專、精、特、新”來概括青年教師的教學什麼。對于“專”,高教授認為有三個方面能夠體現,分别是教學任務要集中、連續性教學積累以及教學與研究反哺。對于青年教師來說,“精”也包括了三個方面,即知識準确性、内容熟練度和教學深度。“特”是指每個老師他上課他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注重台風風、語言風格、教學手段。“新”則是指新知識、新視野和新啟發。

劉成良在強調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聯系自己所教學的課程,探索了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實踐。他從《地方政府與政治》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出發,分享了一些已經進行的探索,提出專業課課程思政,需要以問題意識為導引以經典閱讀為基礎以國情視野為坐标以及以專業教學為核心。結合課程,從國情視野角度進行探索以及進行知識考古學,有利于解決理論如何在經驗中還原的問題,主要方法是進行案例探讨、經典理論回溯和概念脈絡的古今歸納,浸潤無聲、以成其大,對于行政管理專業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至關重要

張乾友根據近年來教育工作強調畢業論文質量,要求培養大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的形勢要求,就新形勢下南京大學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探索進行了發言他認為目前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的挑戰有五個方面,抽檢壓力大、本碩培養連續性問題、學生整體上論文寫作經驗缺乏、競賽風格與論文風格的緊張、特殊學生群體的存在帶來的挑戰,進而提出為應對這些挑戰提出了四個解決措施,包含要提供課程保障、培優計劃工作提高論文質量、為學生提供調研基地、引入答辯流程,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

黃建洪教授主持了集體備課的自由交流研讨階段教研室老師們積極發言,與專家學者交流。張宇老師提出案例教學目前已經滲入日常教學的背景下對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要求上有怎樣的差别如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讓他們真正學到“生成性知識”等問題,王佳慧老師老師提出如何提高教學過程的學生注意力以及激發關注度,以及黃建洪老師提出如何實施本科生論文預答辯等問題。鋒、李春城、高恩新、張乾友教授分别做了互動回應。

智慧時代呼喚智慧教育,這對教育教學全過程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塑造了創新教育教學的新契機。無論從師生關系的重構、教學過程的重組、教學共同體的重建,還是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教學資源的重整,抑或是教學評價的重組等,都設置了新的育人場域,需要有新理念、新教法和新學法,這也為教師備課準備、備課實施、備課技術更新、備課反思等創造了條件。或許,智慧教育時代的行政管理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都需要深度面對如何探索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教與學“新生産”問題,适時調适教學組織範式和創設新的學習機制,從而在新征程上實現教與教學的與時俱進。依托于虛拟教研室平台,此次跨校集體備課會為開拓教師備課視野、整合校内外優質教育資源、循序提高教學準備質量提供了積極助益。


通訊員:圖 盧鑫海文 姚天珩